傳統礦用井口暖風設備多采用燃煤熱風爐或大功率電加熱器,存在熱效率低(不足 60%)、溫度波動大(±5℃以上)、能耗過高等問題,既造成能源浪費,又難以穩定維持井口溫度(需保持在 2℃以上以防結冰)。新一代節能高效設備通過三重技術創新實現突破:
-
熱泵 + 余熱回收復合系統:山東濰坊宏博研發的井口暖風機組,將礦井乏風(溫度約 12-15℃)作為低位熱源,通過熱泵機組提升至 50-60℃后加熱新風,同時回收設備運行中產生的冷凝熱二次利用,綜合熱效率提升至 300% 以上。在山西大同某煤礦應用中,該設備較傳統電加熱方案節能 65%,單井口日均節電達 800 度。
-
智能變頻控溫技術:搭載高精度溫度傳感器(誤差≤±0.5℃)與 PLC 控制系統,可根據井口實時溫度、風速自動調節加熱功率與送風量。當井口溫度高于 5℃時自動降低輸出,低于 1℃時啟動高效加熱模式,確保溫度穩定在 2-4℃區間。河南平頂山某礦應用后,井筒結冰現象徹底消除,提升機鋼絲繩打滑事故率降為零。
-
防爆型低噪設計:采用隔爆型軸流風機與消聲風道,運行噪音從傳統設備的 95 分貝降至 75 分貝以下,同時通過優化風道結構減少氣流阻力,送風量提升 20%(單臺設備可達 30000m³/h),確保暖風均勻覆蓋井口及井筒區域,避免局部溫度過低。
節能高效暖風設備的應用,不僅滿足了礦井防凍的基礎安全需求,更從礦工工作體驗、設備壽命、生產效率等維度帶來全方位提升:
-
井下作業環境溫度均衡化:通過多點送風設計(如主井、副井分別設置暖風出口),使井筒至井下 500 米范圍內溫度保持在 15-18℃(傳統設備僅能維持井口局部達標,井下深處仍低于 10℃)。內蒙古鄂爾多斯某煤礦礦工反饋:“冬季下井時,從井口到工作面的溫度始終舒適,再也不用穿厚重棉衣影響操作靈活性。”
-
空氣質量優化:替代燃煤設備后,井口區域粉塵濃度從 10mg/m³ 降至 2mg/m³ 以下,一氧化碳、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排放為零,符合《煤礦安全規程》中井下作業環境空氣質量標準。同時,暖風系統配備高效過濾器,可過濾空氣中 90% 以上的顆粒物,減少礦工呼吸道疾病發生率。
-
設備維護周期延長:穩定的溫度環境使井口機械部件(如提升機液壓系統、鋼絲繩)避免因低溫導致的油脂凝固、材質脆化,設備故障率降低 40%,維護周期從 1 個月延長至 3 個月。陜西黃陵某煤礦測算顯示,僅此一項每年節省維護成本超 50 萬元。
節能高效暖風設備并非 “一刀切” 設計,而是根據礦井類型、氣候條件、井口規模提供定制方案:
-
高瓦斯礦井:采用本質安全型電加熱暖風設備(Ex dⅠ 級防爆),所有電氣元件密封處理,配合瓦斯濃度聯動裝置 —— 當井口瓦斯濃度超過 0.5% 時自動停機并報警,在貴州六盤水某高瓦斯礦應用中,實現連續 3 年零安全事故。
-
嚴寒地區礦井:針對東北、西北 - 30℃極端低溫環境,推出 “熱泵 + 電輔熱” 雙模式設備,低溫時段自動啟動電輔熱補償,確保 - 30℃環境下仍能輸出 50℃以上熱風。黑龍江雞西某鐵礦應用后,即使遭遇暴雪天氣,井口溫度仍穩定在 3℃以上。
-
小型礦井:開發模塊化移動式暖風設備,可通過礦車運輸至井口,安裝調試僅需 2 小時,單臺設備覆蓋直徑 5 米井口,滿足年產 10 萬噸以下小型礦井需求,初期投入較傳統設備降低 30%。
在國家 “碳達峰、碳中和” 政策推動下,礦山領域 “綠色改造” 需求迫切,節能高效礦用井口暖風設備迎來快速增長期。據行業數據顯示,2024 年該類設備市場規模同比增長 55%,其中具備余熱回收、智能控溫功能的產品占比達 60% 以上。
頭部企業也在持續加碼研發:宏博機械最新推出的第三代井口暖風設備,融合物聯網技術,可通過礦山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遠程監控與故障預警,目前已在山西、陜西等 10 余家大型煤礦落地;某央企與高校合作研發的 “光伏 + 暖風” 系統,利用礦區光伏板供電,進一步降低對電網依賴,在新疆某露天礦試點中,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至 40%。
從保障安全到提升體驗,從高耗低效到節能高效,礦用井口暖風設備的技術升級不僅是礦山裝備的迭代,更是 “以人為本” 安全理念的體現。未來,隨著智慧礦山建設推進,這類設備將更深度融入礦井整體控制系統,為井下作業環境改善提供更智能、更綠色的解決方案。